首页 >> 地理常识

火灾逃生常识有哪些?火灾逃生的方法及自救常识有哪些?

2024-02-01 地理常识 41 作者:由美

火灾逃生的方法和自救知识是什么?

1、当受到火灾威胁时,立即做出决定,穿上浸湿的衣服和被褥,冲出安全出口方向。

2、防烟堵火: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火势还没有蔓延到房间时,关上门窗,堵住孔隙,防止烟火进入。

3、试着脱离危险:底层居民自然应该夺门而出。

4、尽快显示求救信号:发生火灾时,通常不容易发现呼叫。

5、燃烧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其传播速度是人类运行速度的4-8倍。当烟雾窒息时,用湿毛巾、湿衣服等捂住嘴、鼻子,屏住呼吸,不要大声呼叫。试着让你的身体靠近地面,爬到墙上逃离火灾。

6、当烟雾窒息而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尽量滚到墙上,方便消防队员寻找和救援,因为消防队员沿着墙进入房间。

火灾逃生常识有哪些,火灾逃生的方法及自救常识有哪些?图1

消防安全逃生知识是什么?

1、熟悉环境,记住出口。当你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时,为了自己的安全,一定要注意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楼梯方向,以便在关键时刻尽快逃离现场。

2、通道出口畅通无阻。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道路。应保证畅通无阻,不得堆放杂物或设置门锁,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安全快速通过。

3、扑灭小火,造福他人。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灾不大,没有对人造成很大威胁,当周围有足够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应努力控制和扑灭小火;不要惊慌,忽视小火,导致灾难。

4、火已经到了,不要惊跑。如果火灾中的人发现火灾,不要惊跑或用手拍打。当你的衣服着火时,你应该试着脱下衣服或在当地滚动以压灭火焰;及时跳入水中或给人们浇水和喷洒灭火剂更有效。

火灾逃生常识有哪些,火灾逃生的方法及自救常识有哪些?图2

逃生火场自救的原则是什么?

逃生火灾的原则

  1、树立坚定的逃生信念。行为是由意识形态控制的。为了顺利逃离火灾,我们必须首先建立坚定的逃生信念和获胜的信心。并使它成为任何困难环境中的精神支柱。只有建立坚定的逃生信念,才能在火灾中保持强烈的逃生意识,增强获胜的信念,谋生。

  2、争时间,抢速度。争分夺秒,快速撤离是自我逃离的先决条件。从火灾和烟气的发展规律可以看出,烟气蔓延迅速,烟气有毒。人们在烟雾中停留时间过长,严重的人造成伤害和死亡,轻的人逃生也受到极大的阻碍。火场上经常有人为了个人财产耽误逃生的案例,甚至有人逃生后为了拿东西回火场,这是极其危险的。

  3、逃生路线的选择应该很清楚。盲目追随他人的恐慌逃跑不仅会延迟顺利疏散的时间,而且很容易感染他人并引起骚乱。因此,每次进入一家新的酒店、酒店,首先要查询紧急疏散安全路线,亲自行走,以便知道。

  理想的逃生路线应该是距离最短、障碍较少、一次到达建筑物外地面的路线。最好熟悉另一条备用安全疏散路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准备。

  4、根据情况,灵活处理逃生、报警和灭火关系。当火灾处于初始阶段时,应采取报警、疏散老、弱、病、残、积极灭火行动。身体状况良好的年轻人不应该一听到“着火”的喊声就逃命。他们应该帮助找出火点和火势的大小,然后做出决定。当火灾处于初始阶段时,灭火是最容易的。因此,应积极参与灭火和火灾报警。报警是获得消防控制中心和消防队救援的关键措施,必须利用通信设施向消防控制室报警。与此同时,要帮助老年人、弱者、病人、残疾人和孕妇疏散。

  5、不要呆在没有消防设施的地方。在逃生困难时,可以使用防烟楼梯间、前室、阳台等作为临时避难场所。不要停留在走廊、普通楼梯间等火灾容易影响但没有设施的部位。

  6、避免形成聚集、拥挤和践踏的局面。在逃生过程中,很容易聚集、拥挤,甚至互相践踏,造成通道堵塞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遇到不道德的行为,不顾自己的逃跑,不顾别人的死亡和相互践踏,前后拥挤的现象,不仅不能参与,而且试图坚决遏制。如果你看到前面的人倒下,你应该立即把它捡起来;如果你看到拥挤,你应该给予疏导或选择其他辅助疏散方法进行分流,以减轻单个疏散通道的压力。当实在无法分流时,应采取强硬手段坚决制止。同时,要警告和防止逆向人群的出现,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7、根据不同情况,充分利用建筑物内的各种消防设施。建筑物内的各种消防设施,如防火门、防烟楼梯井、应急电梯、连接阳台、避难层等,都是为逃生和安全疏散创造条件和帮助的有效设施,应充分利用火灾。

  8、发扬团结友爱、舍己救人的精神。虽然保护自己在火灾中顺利逃生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也应该发扬团结友谊、舍己救人的精神,尽最大努力帮助更多的人逃离火灾的危险境地。火灾疏散统计显示,儿童、老年人、患者、残疾人和孕妇在火灾伤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主要是由于缺乏体质和智力、思维错误和行动迟缓造成的。如果他们能及时提供帮助,他们就能逃脱。

tags: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分享并仅供个人学习。相关知识介绍仅用于网友们学习交流之用,勿作它用;若需商业使用,需获得版权拥有者授权,并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如因非法使用引起纠纷,一切后果由使用者承担。如需删除,请发送文章地址到tianlongmo@qq.com,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冀ICP备2023033916号-1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