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常识

古人为何取字号(古人的字是怎么取的)

2023-05-20 文学常识 155 作者:由美

从周代开始,古人就形成了成人选字的礼仪。 《史记》和《汉书》描写人物传记时,通常在篇首列出人物的姓名和字号。

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韩信、萧何、陈平、樊哙……这些汉初有名的开国元勋,都是有名无字的!莫非是司马迁和班固都忘了记载,还是另有隐情?

先秦时期的“性格”

今天我们习惯把“名”字一起称呼,但现在除了一些文雅的文人,大部分人已经没有选字的习惯了。 “名”与“字”在古代是两种不同的文化。

名字文化源远流长。想要追根溯源,就算回到古代,也未必能弄清楚。古人选字礼俗的渊源比较清楚。自西周以来,就有“男冠二十冠得字,女子嫁簪得字”之说。但这最初只是针对贵族子弟的。

看先秦人物传记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有些名字很特别,比如百里奚的儿子“百里孟明世”,他的名字就有五个字之多!这其实是因为先秦人习惯把姓和名、字一起称呼。

“百里”是姓,“孟明”是字,“世”是名,百里姓姬氏。他的名字应该是“季氏”。

还有“鲍叔牙”,别以为“叔牙”是他的名字,其实鲍叔牙的“叔”字就是“牙”。

从以上两个例子中,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先秦时期的人名除了有指名指字的习惯外,还特地把“字”放在“名”之前。这是当时特有的称呼方式,因为汉代以后,人们开始形成先“名”后“字”的称呼方式,并沿用至今。

古人为什么要选字

既然古人已经有了姓氏和名字作为地址,为什么还要选择文字呢?古人取字绝非多余。

因为汉字具有不同于名字的丰富含义和内涵。字可以理解为名字的延伸,所以后世的人根据名字的意思来选择字的情况很多。

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品格”首先代表成年的意义。在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时举行成人礼,标志着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

敬礼之后,就可以开始享受成年人的权利,但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个词是这个成年人的印记。

古人既然成年,就意味着会得到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尊重。以前的娃名、小名等不能再随便叫了,否则会显得太过轻蔑和粗鲁。因此,有必要为成人社交取另一个恭敬的称呼,那就是词。

从此,名字只用于表示卑微的自称或只有长辈、老师、高人才能称呼。如前所述,选字礼俗原本只是上层贵族才有的享受,可以说整个先秦时期都是如此。

所以,有“字”还是一个人标榜自己社会地位的象征。字的意义是如此丰富,这里的意义不是姓氏和名字所具有的。

布衣将军

说完人物的文化渊源,该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了。

如上所述,在秦汉以前,选字的礼俗只是上层贵族享有的特权,这意味着中下层官员,尤其是普通百姓,只有名号没有字号.取字礼俗向下层社会普及是在汉代之后。

汉朝的开国功臣多为“庶将”。韩信就不用说了,年轻的时候经常游手好闲,靠到别人家吃饭为生。萧何虽然不是普通人,但也只是沛县的一个小官,地位同样不高。

陈平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拥有三十亩薄田,只能算是一个普通人。而樊哙更是靠杀狗为生,社会地位甚至低于一般农民。

此外,还有同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周博、关颖等。无权取言。反之,刘侯张良出身朝鲜贵族,故有“子房”二字。

tags: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分享并仅供个人学习。相关知识介绍仅用于网友们学习交流之用,勿作它用;若需商业使用,需获得版权拥有者授权,并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如因非法使用引起纠纷,一切后果由使用者承担。如需删除,请发送文章地址到tianlongmo@qq.com,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冀ICP备2023033916号-1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