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抛绣球招亲的地方叫什么(抛绣球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中国古人抛绣球招亲?假的,没有这种东西!
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都看到过,古代中国官外,富家千金,地主家,站在楼上扔绣球,一群光棍在黑夜里疯狂争夺绣球,谁抢到是员外家女婿。
这一幕也是骗人的。在历史上,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
在中国古代,汉代女子抛绣球招亲是一个严重违背历史常识的虚构故事。有意思的是,很多朋友都误以为这在历史上发生过。
我翻遍了严肃的中国古代史料,没有发现中国古代女子抛绣球寻夫的记载。相反,中国古代史料却显示出完全相反的事实。这个事实是:
\ n 中国古代女子择偶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是的,中国古代的汉族女子,找对象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六道程序:纳才、问名、纳吉、纳政、请期、欢迎。
是的,对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汉族人来说,在古代择偶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父母有无官职、家里的田地大小、房子大小……都要清楚。
你越是在家庭之外,越是有钱人,越是地主,你就越讲究。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家。因此,所谓“抛绣球招亲”是天方夜谭。小说,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
想想就知道这是多么荒唐:一群光棍围着员外家,楼上的女儿不知道这些男人有没有官衔、官职,家里经济情况如何。把绣球花扔掉。
结果,绣球花被扔下来洗劫一空。绣球花不小心滚到老丑手里,或者被乞丐抢走了。被宠坏了,你说,女儿小姐想死吗?这简直太荒谬了。
那么,既然中国历史上没有“抛绣球招亲”的说法,那么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西游记之类的小说。
是的,小说《西游记》中写的就是三个女人“抛绣球招亲”的故事。他被首相的女儿扔来的绣球花击中。
不过,这些都是小说编出来的,但《西游记》作者“抛绣球招亲”的说法却并非完全杜撰。他的灵感来源是中国古代瑶、壮、苗的习俗:抛绣球交友。
是的,虽然在中国古代的汉族中没有“抛绣球请亲”的说法,但是在古代的苗族、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中确实有类似的习俗。
宋代有一位大学士,名叫周去飞。他在《岭外代打》(注:“岭外”指岭南)中记载了岭??南地区少数民族男女抛绣球交换球的情景。朋友的风俗,原文是这样的:
“一男一女相遇,女爱丘男嫁”
也就是说,在宋代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男女之间,只要看在眼里,女方就向男方抛出一个“飞冢”(绣球花),男人抓住它,然后开始一起玩。
也许古代的苗族、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生性更加奔放直率。男女之间,只要眼光正,只要喜欢,都可以一起玩,没有贞洁的概念。他们未必会像汉族人那样,过多的考虑名利、门第等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周去飞的话,也有些言过其实了。在古代岭南,少数民族青年男女以抛绣球结交为友。
总之,在中国古代,在汉人的官家、富豪、官吏、地主家里,是没有千斤小姐抛绣球招亲的。只有在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才有类似的习俗。今天的老冯把这两个道理讲清楚,警示我们:不管是看电视还是看书,只要不动脑筋,不筛选,分分钟就会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