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节日名称及风俗习惯 中国古代的节日名称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在我国古代节日有新春佳节、元宵佳节、清明时节、端午、七夕节、鬼节、中秋佳节、重阳节等。春节的风俗为贴春红、除夕、吃吃年夜饭等;元宵节的习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迷等;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春、栽柳等;端午节的风俗有挂中草药、赛龙舟、吃肉粽等;七夕节的习俗有拜魁星、染指甲、拜七娘妈等。
鬼节介绍
鬼节,是道家名称,民俗凡俗称之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家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风俗习惯主要包括拜祖、放孔明灯、祀亡灵、焚纸锭、祭拜土地等。它的诞生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祖灵崇拜和相关时祭。
中秋节简介
中秋佳节,又被称为祭月节、月光诞、月夕、中秋、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我国民间传统佳节日。中秋佳节源于天文现象崇拜,由上古时期秋夕祭月发展而来。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重阳节介绍
重阳节,是中国古代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向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谓之“重阳节”;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利的日子。重阳节的风俗有登高作业、吃糕吃面条、尊老爱老等。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