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冬至的来历和风俗习惯简洁明了
冬至节气源于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人用土圭测量出的节令。而首次被取名要在西汉时成册的《淮南子·天文训》,冬至节气更为风靡的时候是在国内的南宋时期,迄今在我国也有冬至节气这个节气,古时候民俗也有在“八节”拜祖的风俗。冬至节气的习俗有:北方地区每家每户吃馄饨;而南方则习惯吃汤圆。
冬至节气介绍
冬至节气日是北半球全国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而且越往南白昼越少。在北极点往北,这一天太阳光整日都是在黎明时分下,变成北半球一年中极昼范围最广的一天。对北半球别的地方来讲,冬至节气都是全年度正午太阳高度最少的一天。
冬至节气时候的农事活动
冬至节气前后左右是大兴水利、大肆农田基本建设、粪肥造肥的好时机,同时还要施好腊肥,做好防寒工作中。
中国江南一带更要加强冬作物的监管,清沟排水管道,松土壅根,对并未犁翻的冬壤结块要抓住深翻,以改良土壤、提高储水锁水能力,并消除过冬病虫。现在开始春播的西南沿海城市,则要好好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冻工作任务。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