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有哪些传统节日风俗
中秋佳节自古以来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逛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文化,广为流传,掌声雷动。中秋佳节,又被称为祭月节、月光诞、月夕、中秋、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我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秋佳节源于对天文现象的崇拜,由上古时期秋夕祭月发展而来。
民俗活动
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历史悠久的风俗,实际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钦佩主题活动。古时候有“秋暮夕月”的风俗。夕月,即拜祭月神。从古至今,在广东省局部地区,大家都有在中秋节夜里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风俗。拜月,设大供桌,摆着月饼、甜瓜、苹果公司、大枣、李子树苗、葡萄等贡品。
在月下,将“月神”灵位放到月有光那个方向,喜烛超燃,一家人先后拜祭月亮,祈祷金佑。祭月赏月,托月缅怀,表现了大家的美好祝愿。祭月做为中秋佳节极为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沿用至今,慢慢演变为民间赏月、颂月主题活动,同时也成为当代人期盼团圆、寄予对于生活美好心愿的重要形状。
燃灯
中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风俗习惯。现在湖广一带仍有效瓦块叠塔于塔中燃灯的民俗。江南一带亦有制灯船的民俗。近现代中秋节燃灯之俗更盛。现代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省张灯最旺,每家于节日期间十几天,就拿竹竿扎灯笼。做鲜果、禽鸟、鱼虫形及‘祝贺中秋节’的字样,上糊彩色纸绘各种颜色的。中秋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杆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灯垒砌字型或各种样子,挂在家屋高空,别名‘树中秋’或‘竖中秋节’。富贵人家所悬之灯,高能数丈,亲人聚于灯光下欢饮为命,平时老百姓则竖一国旗杆,小灯笼2个,也自提其乐。满城县灯光不仅琉璃世界。”中秋节燃灯之俗其规模好像仅次元宵灯节。
赏月
赏月的习俗来自祭月,严肃认真的祭拜成了轻松愉快的欢喜。听说此夜月球距地球上近期,月亮较大最圆最靓,因此从古到今都是有饮宴赏月的风俗。古代南北方风俗习惯各不相同,风俗人情不一,中秋节赏月活动文字记载出现在了魏晋时期的,但并未成习。到唐朝,中秋节赏月、玩月甚为风靡,很多作家的名篇里都有咏月的名句。
追月
所说“追月”,就是过去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因此次日的夜晚,许多人也邀请亲戚朋友,再次赏月,名叫“追月”。据草窗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之徒,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好友治酒肴赏月,此谓追月。”
观潮
古时候,广东一带除中秋节赏月外,观潮可谓又一中秋节盛会。中秋节观潮的习俗古已有之,早就在汉朝枚乘的《七发》赋中也就有了非常详细的记叙。汉之后,中秋节观潮风气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是有观潮记述。
猜谜语
中秋节月圆夜在公共场合挂在很多小灯笼,大家都聚集在一起,猜小灯笼的身上所写的谜面,毕竟是大部分青年男女青睐的主题活动,另外在这样的活动上都传来爱情佳话,因而中秋猜灯谜又被衍生了一种男人女人恋爱的方式。
吃月饼
月饼,也叫月团、大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中国古代中秋节祭祀月神的供品。月饼一开始是用于祭奉月神的贡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节赏月与品味月饼,做为亲人团圆的一大代表。月饼代表着阖家团圆,大家把它当成节日食品类,用来祭月、赠予亲朋好友。发展到今天,吃月饼早已是我国南北方全国各地过中秋必不可少的风俗习惯,中秋佳节这一天大家要吃月饼以表“阖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