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永生不死的动物(什么动物死不了)
说起自然界中最长寿的动物,大多数人可能首先会想到乌龟,因为“千年龟八万岁”。 “操”是甲鱼,又称甲鱼,寿命30至60年。虽然比不上现代人的正常寿命,但已经超过了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动物。 “龟”自然是指乌龟,但是乌龟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乌龟寿命相差很大。一般认为,龟类的寿命最长可达二三百年,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事实上,在自然界中,不管是甲鱼还是乌龟,都无法进入最长寿动物的名单。北极海域生活着一种鲨鱼,叫做格陵兰潜鲨。这种鲨鱼要到156岁才能性成熟,平均寿命超过400岁。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深海的一种黑珊瑚,每年仅生长约4-35毫米,平均寿命为4200年。一种叫做玻璃海绵的古老生物散落在西太平洋寒冷的海水中。因其形似花瓶的长体结构,又被称为维纳斯花篮。科学家推测这种动物的平均寿命为11000岁。
那么,一块能活11000年的玻璃海绵能否摘得“自然界最长寿动物”的桂冠呢?
答案是不!因为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一种可怕的生物,可以实现肉体不朽,而这种生物就是灯塔水母。
灯塔水母体型极小,体长只有4-5毫米,比刚出生的蝌蚪小得多。它的身体是透明的,呈钟形。从外面我们可以看到它红色的消化系统。它的形状像一座灯塔,因此得名灯塔水母。
灯塔水母虽然体型小,却是食肉动物。主要以浮游生物、微型甲壳类动物和小鱼为食。当它闻到食物的味道时,灯塔水母会伸出触手,释放线虫囊对猎物进行缠绕、麻痹和毒害,然后将食物送入口中。灯塔水母的胃很大。当食物进入胃腔后,胃层腺体细胞开始分泌蛋白酶,分解消化食物形成多肽。经过一系列的消化运动,营养物质通过细胞扩散输送到全身。
灯塔水母的“长生不老”来自一个意外的发现。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名海洋生物学专业的大学生在意大利西北海岸的浅水海域发现了一种极小的钟形灯塔水母。装在海水容器里,打算放冰箱冷冻做标本。
大学生周末忙着回家,忘了放冰箱。但是周一回来的时候,他发现集装箱里的灯塔水母不见了!
他拿出手电筒,在货柜里仔细寻找。找了半天,他发现灯塔水母已经从“水母型”变成了“九头蛇型”。
作为刺胞动物,灯塔水母有两种基本体型,适应固着生活的水螅体型和适应漂浮生活的水母型。水螅体呈圆柱形,口向上,有薄的中胶质层,无性萌芽繁殖,为无性世代。水母型呈圆盘状,口向下,中间胶层厚,有性繁殖,为有性世代。
一般来说,正常的水母首先从受精卵长成漂浮的幼虫,然后慢慢变成水螅体,再从水螅体慢慢变成水母,最后经历繁殖、死亡等自然过程。然而大学生观察到,灯塔水母从水母形态变成了水螅体形态,相当于“回春”般的逆生长,让他大吃一惊!
后来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灯塔水母确实可以从成熟水母阶段回到幼年水母阶段,再从水螅体阶段生长到成熟水母阶段,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实现永生.也就是说,只要在成长过程中不被吃掉或遭遇致命疾病,灯塔水母理论上是可以实现永生的。
不过,灯塔水母的倒数逆生长是有条件的,只有在遇到饥饿、环境恶化或其他重大变化时才会发生。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灯塔水母都会按照传统方式生死存亡。
灯塔水母除了能够实现自我长生不老之外,还有着极其强大的自愈能力。如果你把一只灯塔水母从中间切开,它一天可以变成两条水蛭,三天可以长出触须。就算砸碎了灯塔水母,只要它的细胞完好无损,它仍然可以变成水蛭,开始新的生活。这是由灯塔水母的再生基因决定的。
从古至今,实现永生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永生也是一道无形的枷锁,完全阻断了生命自我进化的通道。众所周知,天上的星系和世界上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都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环境。由于永生生物不再进化,当它们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时,往往会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大量死亡。
不仅如此,不朽的生物在繁衍等功能上也难免会退化。如果一个物种不再繁殖,这个物种就无法生存,最终会走向灭绝。
因此,永生不一定是延续生命的最佳方式。事实上,在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中,随着生命水平的不断提高,物种的分化和再生能力也会不断下降。灯塔水母作为一种水螅动物,可以进行无性繁殖和自我分化。虽然爬行动物壁虎不能无性繁殖,但它可以再生尾巴。对人类来说,哪怕不小心划伤了一块皮肤,也可能留下终生无法挽回的伤口。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