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冬至是不是就没那么冷了?过了冬至是不是就不冷了?
冬至节气是一年中流行的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底。这个时候,天气会越来越冷,气温会逐渐降低,尤其是39天,所以冬至过后天气还是比较冷的。
冬至过后会不会没那么冷?不。冬至过后,天气逐渐变冷。
虽然阳光直射点从冬至开始从南回归线移动到赤道。但是北半球的天气还没有变暖。因为此时北方“积累”的冷空气还在继续南下。多余的阳光不足以与之竞争。所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小寒和大寒。
因为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了数九,数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准确的说,一年中最冷的季节要经历三个节气:冬至、小寒、大寒。
冬至过后不冷吗?还会冷。
冬至是“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子。虽然太阳很低,白天很短,但冬至的气象温度并不是北半球一年中最低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地面上的热量释放没有达到最大值,而且地面上仍然有“积热”。冬至过后,地面上的热量释放变得越来越严重,温度也会逐渐下降。北半球的温度最低时通常发生在冬至后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因此,冬至过后,我们应该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冬至是第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对北半球最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这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回的转折点。这一天之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将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的白天将逐日增长。
冬至那天,虽然太阳低,白天短,但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的。事实上,由于地表仍有“积热”,冬至前通常不会很冷,冬至后真正的寒冷。由于我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明显较晚。冬至标志着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民间开始“数九”计算寒冷的天气(民间谚语:“夏至三庚入伏,冬至数九)。
由于地域不同,冬至习俗的内容或细节也不同。在中国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每年冬至都有吃饺子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