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什么感情(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文 唐代王维《遣元二使安西》赏析
《遣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客舍青柳色。
劝你再喝一杯酒,不带老友,西去阳关。
作品介绍
这首诗是王维送友元耳时所作的送别诗。怀着深深的遗憾。
后来有乐师谱曲,取名《阳关三叠》,广为流传,久唱不衰。
主词: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部,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滋润。
阳关:在甘肃省敦煌市西南,自古为西北边陲的要道。
诗歌鉴赏
老友即将前往满是黄沙的边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
诗人截取一段离别的场景和一句话,表达深深的依恋和深深的牵挂与祝福。
前两句描写景象,营造送别气氛,以景衬托。
首句写晨雨,渭城晨雨一场春雨,润轻尘;下句写客舍四周新长的青柳。
“轻尘”和“客舍”寓意远行和别离,指明别离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而春天的新柳,象征着不舍。借描写客舍四周阴雨连绵,春柳翠绿,烘托出浓浓的情意,为后话铺垫。
三四句辞别,一句劝:请再喝一杯,西出阳关,难遇老友。
作者把离别之情和对朋友的所有牵挂和牵挂都融进了一杯酒里。
绝句很短,只有四行,但作者却能通过这四句诗,把读者带入一个离别的场景,带入依依不舍的情感。
前两句对昭玉和春流的描写,给了你足够的想象空间:渭城春雨蒙蒙,渭城客栈辞别,客栈外青柳见证了一段艰难岁月。朋友们。难舍难分。
离别处春色清新,离别后的西楚阳关将“春风不尽人意”凄凉。
三四句“再来一杯”的叮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送别酒一杯接一杯喝完,舍不得的话说了一遍遍,宴席结束了多少年,多少轮情酒已醉,多少次别离的话被重复了。
我们可以想象,但离别的时刻终究会到来,我们再来一杯酒,这一杯酒,将离别之情推向高潮。嘴里说出的劝说的话,是强烈而深沉的别离之情的集中体现。
诗人就像熟练的摄影师,拍下最有表现力的照片。
名句欣赏
劝君多饮酒,不相识西行阳关。
要明白这句话的妙处,就必须明白“西出阳关”的内涵。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北与玉门关相对。自汉代以来,就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通道。
唐朝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大陆与西域的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种志向远大的壮举。不过,当时阳关以西终究还是一片荒凉凄凉的地方,有“春风不吹过”之说。
小伙伴们“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难免不远千里,体会独行的艰辛与孤独。
因此,“劝君多饮酒”,犹如一杯浸透了诗人深厚情谊的情感甘露。我真诚地祝福前方的道路。
莫愁日后无心腹,天下谁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诗)》
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既有许多凄美、缠绵、感人的作品,也有一种豪迈豪迈的豪迈悲壮之作。
其中所蕴含的真挚友谊、坚定信念和豪迈情怀,为灞桥的柳叶色涂上了另一抹大胆的色彩。
这两句出自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莫愁日后无心腹,天下谁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此时的高适也十分失意,四处漂泊,时常生活贫困。
而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欢快的心情,豪迈的语气,抒发了辞别之词,激昂激昂。
(另一首送别诗写道:“六合飘惜私自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夫当贫贱,今日相见无钱酒。” ")
前两句也是描写景物,只是这里的景物与渭城的春晨有明显的不同。暮暮时分,大雪纷飞,北风猎猎,只见鸿雁寒云。
北疆的夕阳、黄云、茫茫荒野,给人一种凄凉苍凉之感。
但最后两句风格大变。他们用反问句来安慰朋友。不用担心这次离开会见不到自己的知己。世界上谁不认识你!
告别的话语洪亮有力,在慰藉中充满了信心和力量,激励着朋友们奋发拼搏、拼搏奋战。这样的安慰话出自一个沉沦漂泊中的知己,更显豪迈。
比起王维的《劝君以酒一杯》,高适的《莫愁后无知己》心胸宽广,一扫余愁老调,雄壮豪迈,堪比王勃《海忆》堪比知己之境,天下如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