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常识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意思?

2023-12-10 科学常识 56 作者:西风

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也叫“丁达尔现象”或“丁铎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廷得耳效应。

当一束光通过胶体,从垂直到射光的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中明亮的“通道”时,丁达尔效应的出现也意味着光可以被看到。

摄影界也被称为“耶稣光”。一般来说,当早晨、日落或雨后云层较多时,大气中会有雾或灰尘。太阳刚好投射在上面,分成一条条,有时分成一大片,特别壮观。

丁达尔效应命名起源

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John Tyndall,1820~1893年),1869年首先发现并研究了胶体中的上述现象。这条明亮的“通道”是由胶体颗粒散射光形成的。[2]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常用物理方法。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当光照射到颗粒时,如果颗粒大于入射光波长的多倍,则会发生光的反射;如果颗粒小于入射光波长,则会发生光的散射。此时,观察到光波围绕颗粒辐射到颗粒周围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是光的散射或乳光现象。由于真溶液颗粒的直径一般不超过1nm,胶体颗粒介于溶液中溶质颗粒与浊液颗粒之间,其直径为1~10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nm)~700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效果。对于真正的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较小,但散射光的强度随着散射颗粒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正的溶液对光的散射效果非常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随着分散系统中粒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胶体可以有丁达尔现象,几乎没有溶液。丁达尔现象可以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请注意,当光线通过悬浮液时,有时会出现光路,但由于悬浮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光路非常短。

实际应用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常用物理方法。(也可以用半透膜检测)

tags: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分享并仅供个人学习。相关知识介绍仅用于网友们学习交流之用,勿作它用;若需商业使用,需获得版权拥有者授权,并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如因非法使用引起纠纷,一切后果由使用者承担。如需删除,请发送文章地址到tianlongmo@qq.com,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冀ICP备2023033916号-1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