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不要吃饺子冻掉耳朵的俗语
冬至节气,别名“冬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华文化至关重要的传统佳节日。《通纬?孝经援神契》载:“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节气,十一日中。负极而阳始至,日南到,渐长至也。”在《清嘉录》中,也有“冬至大如年”一说,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冬至节气学术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无人管。”在咱们北方地区,每年一到冬至节气这一天,无论是贫是富,是忙是闲,饺子是不可缺少的节日饭。听说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是没忘记“医圣”医圣张仲景“去寒气娇耳汤”恩情。
流传汉朝张仲景弃官回乡路上,见到村里人缺衣少食,各个面色暗黄,在其中许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就要徒弟架起医棚,撑起来大铁锅。他将羊肉和一些散寒中药材放在锅里熬制,再将羊肉、药品捞起来剁碎,并且用擀面皮裹成耳朵款式的“娇耳”放在锅里煮熟,分到来寻药得人每个人二只。吃完“娇耳”,喝过“去寒气汤”的人群突然感到全身温暖,耳朵发烫,受冻的耳朵竟然治愈了。因医圣张仲景派发“娇耳”的这一天正好是冬至节气。为纪念这名济世救人的名中医,后代就在那冬至节气这一天模仿着“娇耳”的模样做成“饺子”。
大家北方地区严寒,儿时家家户户物资匮乏、资金困难,小朋友们手和脚、耳朵被受冻长疮也是常有的事,我也一样,每年冬天手都能被冷得红通通通红地痛肿像吐司面包,脚裂快满了张开嘴巴笑得贷款口子,我自然就相信了冬至节气这一天务必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否则会被冻掉耳朵的歌谣。
以往,冬至吃饺子是让人感受到就激动的事,一进入冬季便开始惦念这一天了,提前几天便开始揣摩这一天包什么馅的,是大白菜肉片、葱拌羊肉、或是核桃仁箩卜……一般妈妈都是会征询我们自己的建议之后再去提前准备肉或是菜。等到冬至节气这一天,一大早母亲就揉面,爸爸剁馅,我们三个“馋嘴猫”就围坐在桌旁,眼睛瞪得的极大地盼望着热腾腾的饺子尽早端到我们的眼前,慢慢享受冬至节气这一天的美味佳肴。但是妈妈总是会叫我把第一碗饺子端给隔壁黑胡子医生祖父。说黑胡子医生爷爷是我们这里周围几十里是出了名的义医,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又馋又不懂事我,总是会在不情愿给黑胡子医生祖父送饺子的路上悄悄吞掉一两个饺子……
这么多年,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尽管饺子已不再是大家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的打牙祭的食材了,但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不但没有变,节日的气氛反而更加浓郁了……冬至节气饺子的产品类型也由过去的单一越来越花样繁多了,三鲜馅的、韭菜鸡蛋的、莲藕、香莱、香菇木耳的……饺子馅减少了,素馅得多,大家在食用饺子中,也讲究健康养生了。吃饺子也不仅仅限在家里了,饺子馆,酒店里面经常可以看到三五亲朋好友一桌的,七八家人一桌的,大伙儿围在一起,一边吃着饺子,一边拽着生活中,真的是独具一格一种幸福满满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