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曹爽是因为怕死才交出兵权的吗 实际上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爽为什么愿意在高平陵政变中交出兵权?这真的是因为他害怕死亡。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您参考。
曹爽无疑会赢,但他会牺牲曹魏天子的威望,这是曹爽作为一个家庭不想看到的。因此,在大臣的保证下,曹爽听了司马懿的誓言,成就了永恒的笑柄。
司马懿的巅峰时期也比不上曹爽最落魄的时期
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访了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随之而来。
司马懿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城门,率兵占领武库,夺取曹爽兄弟的兵权。
魏明帝死后,虽然司马懿和曹芳留下了两位辅政大臣,但一位是世家代表,另一位是宗室重臣。
曹芳继位后,即使司马懿的能力远远大于曹爽,曹爽也很容易边缘化司马懿,因为曹家宗室基础厚,皇权稳定。
司马懿不得不假装生病来摆脱曹爽的压制。
显然,在政变之前,司马懿根本无法与曹爽相比,无论是京都洛阳还是外部势力,所以他选择了曹爽、曹芳等人出城发动政变的机会。
正是因为曹爽兄弟等掌握京师兵权的人都和少帝曹芳一起离开了城市,司马懿才借此机会。此外,司马师阴养的3000名死士以郭太后的名义夺取了曹爽兄弟的兵权,封闭了城门。
政变期间,司马懿表面上控制了北京大师。事实上,在家人的默许下,曹氏兄弟对北京的控制是空的,再加上郭太后的名字,他们可以短暂地控制北京。
此时,司马懿势力最强大的时期,但也只与只有数千名随行人员的曹爽分庭抗礼,将其挡在城外。
如果司马懿在这个时候比曹爽更强大,那就不是强迫曹爽交出兵权,而是直接用武力赢得他。
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权,他就会有一个富裕的头衔。但当曹爽真正交出兵权时,司马懿立即反悔。
你知道,司马懿违背了誓言,但他的性格却很失败。这样,谁敢相信他?
如果没有办法用武力赢得曹爽,司马懿为什么会这样?
曹爽代表魏帝曹芳,司马懿只能代表司马家族
当司马懿关闭洛阳城门,将天子车挡在伊水南部时,洛阳大司农桓范和司马鲁芝将军逃离洛阳,跑到高平陵与曹爽见面。
桓范劝曹爽带皇帝到许昌,以皇帝的名义号召全国反击司马懿。
如果是这样,曹爽能打败司马懿吗?
答案毫无疑问:司马懿的实力与曹爽没有可比性!
因为曹爽不仅代表曹爽个人,也代表曹姓宗室,而且代表魏帝曹芳。
当时汉朝倒下,只留下一个空壳。曹操可以“威胁天子命令诸侯”。此时,魏国开国后不久,国内封疆官员基本上忠于国家。以少帝曹芳的名义,全世界的军马必须齐聚一堂,齐聚许昌。
除此之外,与蜀国对抗的都督雍州、凉州军事的夏侯玄,以及防备吴国的扬州都督没丘俭,都是手持重兵 ,必然心向魏帝的代表。
司马懿呢?司马懿呢?
虽然他们已经战斗了很多年,也有一些直系,但在明确反对皇帝后,有多少人愿意誓死跟随?
洛阳的禁军只是司马懿能依靠的军队。
但别忘了,司马懿以前只是对抗曹爽,所以他仍然可以夺取权力。如果他们真的把禁军拉上战场,当他们得知要攻击的对象是魏帝曹芳时,恐怕这些禁军更有可能反击!
依靠司马懿
司马懿除了3000名死士和洛阳的禁军外,最大的依靠是三个:
1.自己的威望。
2.家庭的支持。
3.郭太后的名字。
毫无疑问,司马懿的能力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他很容易发动政变的基础,但这种事情毕竟是空的,在一支强大的军队面前,它会崩溃。
诸葛亮的威望和能力不比司马懿差吗?
他还手握蜀汉军政大权,面对强大的魏国,依然被困在一角。
司马懿与曹爽的实力差距比蜀汉与魏国的实力差距更明显,根本没有胜算。
家庭的支持更加虚幻。他们真的不喜欢曹爽的专权。因此,当司马懿控制洛阳时,他们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给他们一些便利。
然而,显然不可能让他们明确地跟随司马懿,这根本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这些家庭最大的可能就是隔岸观火,等到胜负确定后再出来献膝盖。
郭太后的名字就更不值一提了。
皇帝不在洛阳,司马懿以太后的名义夺权,勉强说了过去。
当皇帝下诏宣布平叛时,司马懿成了反贼。太后的名字有什么用?
是皇帝的名字有效,还是太后的名字更有效?
曹爽为何投降?
既然曹爽的胜算这么大,他为什么要主动投降,交出兵权?他真的只是怕死吗?
事实并非如此,在当时的情况下,曹爽其实并没有身死之忧,他主动投降的原因无非是这三个原因。
第一:相信司马懿的洛水誓言
为了让曹爽主动交出兵权,司马懿先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曹爽的亲信尹大目等人去诱惑。
而且,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只要他交出兵权,就可以保留爵位。
就连当时司马懿的铁杆支持者蒋济也写信给曹爽,称司马懿只想剥夺兄弟的兵权,不会伤害他们。
许允、尹大目等人不说陈泰是前辅政大臣陈群之子,蒋济现任太尉。他们都是高权重的人。说实话,司马懿誓言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令世人惊讶的是,司马懿真的把自己的誓言当作屁!
二是曹爽重亲情
对普通人来说,重视亲情自然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然而,对于身居高位的人来说,看重私情的人往往是不堪重负的人。
比如刘邦,刘邦逃跑的时候,可以毫不犹豫的把儿子刘颖和女儿鲁元公主踢下马车,也可以在项羽想杀刘太公的时候分一杯羹。可见他并没有那么重视家庭。
刘邦的后代刘备也是如此,每次逃跑,总要留下几个妻女来断,最后妻妾、女儿都会成为敌人的俘虏。
但是,不得不说,正是因为这些人能放下亲人,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曹爽显然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不是一个合格的执政者!
在尹大目等人的诱惑下,他很容易把家庭团聚、荣华富贵作为当时最大的追求,放弃了与司马懿争权夺利的心思。
第三,呼吁天下兵马勤王受伤是曹魏的基础
曹爽这样的草包,是怎么做到权倾四海,声震天下的?
这无疑取决于曹家几代人的努力和曹魏政权的稳定。
正因为如此,曹爽一定比司马懿更关心曹氏天子的威望。
曹爽一旦真的以天子的名义号召天下勤王,能否打败司马懿,至少天子的威望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魏国的皇帝,却被臣子占据了首都,流落其乡,首先让外臣看到了曹魏的弱点。
四百年的汉朝,由于面对黄巾之乱,显露出虚弱,迅速分崩离析,诸侯割据。
曹魏才立国多年,要真让外臣看到曹魏这么快就这么虚弱,谁知道又有多少诸侯趁机割据呢?
如果司马懿当时真的打着叛逆的旗号,曹爽在没有退路的时候必然会反抗。然而,司马懿的洛水誓言和朝鲜大臣的保护最终选择相信司马懿只是为了夺取与他的权力,并将军事权力交给大局。
曹爽当然是一个大草包。如果他不选择投降,司马家里什么都没有。但如果司马懿只是想成为一名权臣,而不是二心二意,曹爽的决定也不是不可肯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原版权,请告知我们,相关内容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