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真实的司马昭又是什么样的
对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历史上司马昭到底是什么样感兴趣的朋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司马昭的心是众所周知的!这句很有名的话是魏帝曹尚说的。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公元260年。这一年,魏帝曹尚刚19岁,魏国的权威被司马昭牢牢掌控。喜欢装逼的司马昭经常派人让曹尚封他的官职,但每当被迫下诏封司马昭,司马昭总是拒绝接受。有时候我拒绝了九次。
魏帝曹尚非常生气。最后,他受不了了。他打电话给几位亲信的大臣,准备秘密开始司马昭。曹尚要求他的直系冗长仆人射杀李昭,并在陵云台安排士兵。然后他召集王沈、散骑常务王业和尚书王经,当时他忠于他。他慷慨地对他们说:“司马昭的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这样等待死亡。今天,我要带你去攻击他!”
曹尚是血腥的,但他仍然缺乏智慧。带领这个人公开攻击司马昭不是他自己的死吗!司马昭的兵马比这多几千万倍。因此,曹尚说完后,王沈等人立即表示忠诚,但一回头,这些所谓的忠臣就跑到司马昭那里报信。
司马昭根本不怕曹尚来明,因为他的马比曹尚多得多。所以他只是召集军贾充作为警惕。曹尚很快就知道有人报了信,所以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带领司马昭的住所左右进攻。
司马昭的心腹贾充率兵阻止曹尚。曹尚声称要攻打有罪的人,敢于有骚动抵抗者灭族。司马昭政府的将军们仍然有点害怕皇帝,不敢战斗。贾充斥责将军们说:“司马公平地养活你们是为了今天!”
这时,司马昭的心腹王子舍人成济,突然刺杀了曹尚。魏帝曹尚当场死在车里。这就是整个故事的过程,所以问题来了。司马昭为什么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杀魏帝?他想取代曹魏的心。世界上每个人都知道司马昭有多强大。让我们结合历史资料来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1)曹操的噩梦,三马同槽!
据说曹操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三匹马在马厩里吃草。曹操醒来后有点困惑,所以他找到了解决梦想的人来问。解决梦想的大师说:“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也就是说,三匹马一起吃曹魏的国家。曹操很惊讶,但只有西凉的马超父子符合这个条件,有三匹马。因此,曹操努力去除马超的父子。
后来,当司马懿的父子掌权时,一些有兴趣的人意识到三匹马要么是“司马”,要么是在同一个槽里养三匹马。这个“槽”是曹魏,三匹马是司马懿的父子。
那司马懿是如何一步步掌握曹魏的大权的呢?
事实上,应该说的不是司马懿如何一步一步地掌握权力,而是曹的父子如何一步一步地放弃权力。
众所周知,曹操才华横溢,命令诸侯杀死吕布,打败袁绍,收集张绣。花了半辈子的精力平息北方,三分之一。曹操于公元220年去世,享年65岁。
曹操很有才华,一辈子都在战斗。他活得很长,但他的儿子曹丕显然不好。曹丕的才华不如曹操。他不能自己做很多事情,但司马懿很有才华,很多事情都是司马懿做的。司马懿擅长文学才能,但随着军事才能的展示,他可以与诸葛亮竞争。你知道,将军最有可能成为大臣。
司马懿不断立功,曹丕不断奖励。最大的奖励是,曹操去世六年后,称帝的曹丕在洛阳死于40岁。幸运的是,曹操只死了六年,曹家的余威依然存在,权力牢牢掌握在曹家手中。但此时,司马懿的地位大大提高。
公元226年,曹丕病重。赵镇军将军陈群、中军将军曹真、征东将军曹休、抚军将军司马懿接受遗诏,共同协助继承人曹睿。47岁的司马懿第一次成为托孤大臣。一旦他成为托孤大臣,他的权力和地位将立即大大提高。此时,司马懿在朝鲜的地位已经显著。
魏明帝曹睿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曹操非常喜欢曹睿。他摸了摸曹睿的头说,你至少可以在我们曹家传播三代。曹睿,魏明帝,出生于公元204年,继承皇位时也有22岁,正值好年华。最重要的是魏明帝曹睿很聪明。虽然他很年轻,但为了避免与托孤大臣发生冲突,他上任以来,就派曹真、司马懿到边境干苦力,很快独掌大权。
不幸的是,曹睿于公元239年去世,执政12年,死时只有36岁。去世前,魏明帝紧急召回仍在打仗的司马懿,并与曹爽将军协助王子。
曹睿死得很早。最可怕的是他没有儿子。曹睿不是不能生孩子,而是他所有的儿子都死了。因此,曹睿不得不继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芳。但曹芳也太年轻了,只有七岁。这不是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是将军曹爽有一个非分之想。
曹爽原本是曹真的儿子,在魏明帝时期非常谦虚。然而,自从他成为托孤大臣后,他可能会觉得皇帝太小了,变得霸道起来。他的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都和皇帝一样。
曹爽虽然霸道,但也不傻。他手下还有一个聪明的谋士。因为他和司马懿一起执政,他想垄断权力,所以他想尽办法为司马懿升职,趁机剥夺司马懿的兵力。司马懿失去兵力后,多次劝说无望,一怒之下回家修养。
曹爽继续作恶。为了垄断权力,他囚禁了魏明帝的妻子郭太后。然后他把他所有的兄弟都送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权力在一段时间内倾向于野外。此时,曹爽有点大胆,把魏明帝的一些才华从宫中带走,成为他的妻妾。他和他的兄弟胡作非为,到处索贿赚钱,引起了朝野上下的怨恨。
小皇帝曹芳在干什么?和曹爽一样,曹芳喜欢玩和喝酒。她整天带着一群弄臣斗鸡走狗。大臣们的劝诫没有效果。
就这样,曹操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也就是三代都做不到。
2)高平陵政变,司马氏掌权!
司马懿虽然是太傅,也是三朝元老,但还是不敢私下发动政变。因为毕竟他是外臣。但如果郭太后给出建议,那就名正言顺了。
郭太后是魏明帝的皇后,曹芳是包养的。因此,在正统上,郭太后有最终决定权。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17岁的曹芳带领大臣们离开洛阳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专横的曹爽兄弟们都跟着他。司马懿事先联系了被囚禁的永宁郭太后,请废除曹爽兄弟,恢复朝廷秩序。郭太后一定有100个愿望。在太后的支持下,司马懿率领军队控制了首都。
此时,无能的曹爽改变了过去傲慢的外表,谦虚地告诉司马懿,他放弃了所有的职位,让他安全地回到洛阳。司马懿同意了,但很快就被司马懿定罪并摧毁了这三个家庭。然后曹魏的权力落入了司马懿手中。
司马懿的力量在于,在与曹爽打交道时,他参与了许多曹氏宗族,这突然削弱了曹氏宗族的力量。为司马师背后的权力铺平道路。
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司马师掌权。但在这个时候,司马师还没有到覆盖天空的地步。司马师利用曹芳与郭太后的不和谐关系,依靠郭太后取消了曹芳。
公元254年2月,曹芳觉得司马师逐渐掌握了权力,被架空了。因此,曹芳与中国书记李峰、太常夏侯玄、光禄医生张缉等人发动政变,废除司马师。
但司马师是个机警,有策略。曹芳的意图很快就被看穿了。司马师抓住机会杀死了中国书记李峰、夏侯玄和光禄医生,并杀死了他们三个家庭。
司马师以郭太后的名字出名。后来司马师觉得曹芳对他有怀疑,于是打算废曹芳为齐王,打算立彭城王曹据为帝。
然而,郭太后有自己的计划,要求高贵的乡公曹尚为皇帝。毕竟司马师看到郭太后是坚定的,于是派使者迎接曹尚到洛阳登基。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继续掌握权力。
虽然司马师深受司马懿的喜爱,但他很冷静,很有才华。但司马师的处境和魏明帝一样。司马师没有儿子,有六个女儿。所以最后,没有办法继承司马昭的一个儿子司马佑为他的儿子。
公元255年,司马师死于平叛时的眼病。但司马师比魏明帝强一点。司马师去世时,他收养的儿子司马游只有七岁。司马师没有把权力交给七岁的儿子,而是把权力交给了他的弟弟司马昭。这一举动。确保司马师权力的顺利过渡。想象一下,如果魏明帝如此明智,他会把孤儿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吗!
因此,一方面,曹家族的皇帝一代又一代的生命比一代的生命要短,而且他们在建立储备时也越来越年轻。相比之下,司马家族非常明智,权力交接非常稳定。
而司马懿和司马师的两次政变,司马昭已经完全掌握了权力。
3)司马昭,没有什么可掩饰的!
从司马懿在公元249年开始掌权,到司马师在公元260年杀死了魏帝曹尚。经过十年的管理,司马掌握了绝对权力,完全架空了曹魏的政权。
但一切不仅来自玩弄权力,还来自司马氏父子。众所周知,司马懿的伟大成就,无论是西蜀的诸葛亮还是东吴的孙权,司马懿都是他们前进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司马懿凭借军事成就一步步担任太尉。
司马师也靠军功。也就是说,只有在战场上取得成就,才能掌握朝廷的权力。司马昭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公元263年,司马昭经过仔细合计,决定先北后南。先派人打蜀,再从西向东攻吴,统一世界。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昭的才华大略。
为什么司马昭决定先伐蜀国?他这样说服下属:
首先,如果你先摧毁吴,你必须打开水道,建造战舰。仅仅这些就需要很长时间。最重要的是,南方的湿热,更多的瘟疫。赤壁之战遭受了瘟疫的损失。
第二,西蜀的刘禅昏庸,任命恶棍。现在政府非常混乱,人们抱怨。我们更容易接受伐蜀。
第三,姜伟的军队受到约束,西蜀各关口的士兵相对分散,可以被打破。如果军队长直接进入,从剑阁进入成都,刘禅的愚蠢肯定会投降。
不得不说,司马昭确实有庙算的能力,刘禅的结局还没出兵就计算出来了。不幸的是,诸葛亮去世后,西蜀再也无法与司马昭的人物竞争。
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去伐蜀。当时有人告诉司马昭,钟会很难让人放心。司马昭笑了。伐蜀后,士兵们不可避免地想回来,蜀国人仍然害怕。钟会只是有异志,不能成功。事实上,一切都像司马昭预期的那样。蜀国获胜后,司马昭被封为晋公。然后他被封为晋王。
司马昭于公元265年去世。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
综上所述,司马懿从一开始,就凭借出众的才华在魏国取得了许多成就。司马懿最终凭借军事成就担任太尉,掌握了全国军队。
司马懿不仅优秀,而且有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很优秀。他们不仅能立功,还能治理世界。因此,对曹魏的侵蚀越来越严重。
与此同时,曹操的后代相对较短。曹丕只当了六年皇帝,死了四十岁。曹睿只活了三十六岁,没有儿子留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有权力斗争,给司马家族一个机会。
到了司马昭,曹魏政权已经完全控制,何时取代只是时间问题。大家都知道司马昭有不臣之心,但是权力太大,已经到了遮天遮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