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是海水温度的什么现象(厄尔尼诺会产生什么影响)
厄尔尼诺是指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气候现象。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来的东南信风减弱时,太平洋地区的冷水通常会减少或停止,导致大规模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每隔几年,东南地区的信风就会减弱,东太平洋的冷水翻转现象就会消失,表面的暖水就会向东流动,导致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上升,海水温度也会上升。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明显。
东太平洋的冷洋流一旦出现气候异常,就会被一股暖洋流所取代,厚度超过30米的暖洋流就会被冷洋流所覆盖。
当风向和洋流逆转时,太平洋表面的热流向东转向美洲,然后带走热带降雨,导致信风从西向东吹,推动海水上层的暖洋流覆盖秘鲁冷洋流,使后者的温度飙升3℃-6℃。
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比常年高出几摄氏度。
太平洋水温的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改变了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最直接的现象是赤道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系。
1990年1月,太平洋中部水域的水面温度高于往年。除赤道水面温度比往年高0.5℃外,国际换日线以西的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近1℃,接近海面的28℃暖水层比往年浅10米左右。
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水位比平时高出15~30厘米。从1997年到1998年,太平洋东部到中部的水温比正常水温高出3-4℃左右。
气象学家研究了30多年的天气档案,发现厄尔尼诺发生的几个重大年份都出现了全球天气异常。1972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严重洪水,突尼斯发生了200年的特大洪水,秘鲁发生了4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
1982年,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异常升温。圣诞节前后,1700多只海鸟栖息在圣诞岛上,然后秘鲁下了大雨,洪水泛滥。1983年,美国、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天气不断异常。
温暖的海水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特别容易在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形成强大的台风和飓风。
例如,在1997年的太平洋台风季节,有10个最强大的五级台风。在1997年的太平洋飓风季节,也有两个最高的五级飓风:飓风琳达和飓风盖勒摩。
厄尔尼诺摧毁了大量的冷水浮游生物,逃跑或死亡。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营养物质不再涌入海洋,导致大量当地浮游生物和鱼类死亡,大量鸟类也因饥饿而死亡。
对中国来说,厄尔尼诺容易导致温暖的冬天,南方容易发生暴雨和洪水,北方容易发生高温干旱,东北容易发生寒冷的夏天。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最严重的全国性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