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季节都有哪三候
处暑的意思就是“暑热已经过去了”。在这个节气里,盛夏的炎热气温有所减弱,温度逐渐下降,白天和夜晚的温度差逐渐增加。这时大地上的绿色植物正式进入成熟,一些果子逐渐完善,农作物收获期也逐步来临。那样,处暑季节都有哪三候?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处暑季节物候现象特点
我国古代一些文学著作将处暑分成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令中雄鹰开始大量狩猎飞禽;天地间天地万物逐渐凋零;“禾乃登”的“禾”是指黍、稷、稻、粱类粮食作物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谷丰登”。
处暑当日有什么讲究
1、忌心情压抑。处暑之后,暑热将要耗光,气温会慢慢清凉下去,俗话说得好:夏有多热,冬有多凉,一旦有冷空气南下,这时花卉凋零,叶飘零草枯,到处都有一片消毒正气,人们很容易触景伤情,造成苍凉、忧虑情绪,如果遇到麻烦事,很容易引起抑郁,因此,大家平时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客观看待自然界的变化
2、忌无病乱补。进入秋季,很多人都打开滋补养生方式,秋天确实是食补的好季节,古医籍《黄帝内经》里也有“春夏养阳,春夏养阳”一说,因此人们觉得多吃补药,能够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健体。但是这是不科学的,假如我们身心健康,无病无疼得话,就可以不用滋补养生,一味地无病乱补,既提升生活开支,又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3、忌饮食搭配伤身。处暑后,天气一旦减少,大众的胃口就大大提高,再加上长久的暑热日常生活,和贴秋膘传统饮食搭配,很多人会长期吃鸡鸭鱼肉,这种鸡鸭鱼肉可谓是很滋补养生食材,不但有很高的营养成分,并且爽口可口。可是吃太多肉类不易消化,会让肠胃造成危害,尤其是老年人,假如每次都这样承受不住,通常会引起各种疾病。
4、忌随意摆放灵牌,祭祀应忌照相。从古到今,自古就有立秋后拜祖的习俗,秋季一到,祭祀祈福活动就多起来。很多人不可以回乡祭祖,或者图个开心便捷,随便挑个开展祭祀仪式,这是不正确的。
有关处暑的俗语
1、处暑天还暑,如同秋老虎。
2、处暑天不暑,酷热在中午。
3、热熟谷,粒实鼓。处暑雨,颗颗皆为米(稻)。
4、处暑快的雨,粮仓中的米。
5、处暑若还天不雨,纵使节子难免米。
6、处暑三日稻(晚稻)怀孕,冬至来临稻入囤。
7、处暑谷渐黄,狂风要提防。
8、处暑遍地黄,家家户户修廪仓。
9、处暑高粱米满地红。
10、处暑高粱米遍拿镰。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一些文学著作将处暑分成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