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是农历或是阳历 三月为什么叫为阳春
正处于三月份,柳绿花红、万物复苏的季节。关于三月这一月份,古人有“阳春三月”这样的说法,而且一直流传到今天。那样为什么把三月称为阳春呢?阳春三月是农历或是阳历呢?
阳春三月是农历或是阳历
按中华传统观点,我们自己的阳春三月,就是指农历三月份。
古人给划分成:一年有四季,二十四节气,分别代表着十二月。一个季度三个月,每一个月2个节气。
我国早就在商朝就推行太阴历了。按古人这样的说法:正月叫"早春、元春",二月叫"初春、季春",三月叫"阳春、春尽"。
由来;汉朝李吉则在撰写的《淮南子》称:“立春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恰逢阳春三月,故“清明时节”也是有“三月节”的美称。
三月为什么叫为阳春
阳春并不是指哪一个具体月份,古人一般指的是踏春的时间段。其实就是清明节后这一段时间。具体而言应当是农历的二月底和农历的三月初。这时候的温度还不算太高。恰好是百花盛开、柳绿花红时。而莺呢,就是说在春分之后才能出去活跃性,鸣叫声的。
阳春在这里有二个含意:一是从24节气而言的,清明是春天最后一个月的第一个节气,有可能会在二月底,有可能会在三月初。阳春换句话说到清明节这一节气,春季就会很快要过去。夏季马上就要到来。太阳光在这时候才是太阳,能晒人。也叫做阳春。
第二个指的是阴阳说,至阳则阴,至阴则阳。古人觉得世界万物全是阴阳生。阳春也就是说春天来了一个极限值,很快就并没有春天了。阳春过去了便是春尽了。
和阳春三月有关的诗句
三月三日
唐朝:杜甫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纱帘燕拂檐。
莲籽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百花丛时下帘。
指导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柔。
嘲三月十八日雪
唐朝: 白居易
三月雪当晚,未应伤物华。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开。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古诗绝句
宋朝:杨万里
村庄寻花特意无,有花亦自只愁予,
比不上卧听春山雨,一阵繁声一阵疏。
三月四日骤暖
宋朝:范成大
日脚融晴晚气暄,睡余初觉薄罗便。
怎样飞絮粘泥处,暖似槐阴转午天。
望江南·三月暮
宋朝: 吴文英
三月暮,落地更情深。人来荡秋千闲挂月,马停垂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有气无力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闻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从觅残红。
三月十三日游卞氏园
宋朝:韩维
窄径下深竹,有堤平若席。
开樽荫密树,正见溪流碧。
鱼群出柳根,翕忽无觉迹。
酒水批发不必遽,月色林上白。
少年游·江南地区三月听莺天
清朝: 吴锡麒
江南地区三月听莺天,买红酒莫论钱。晚笋余花,绿阴青子,春老落日前。
欲寻旧忆前溪去,过去了柳三眠。桑径人稀,吴蚕才动,寒倚一梯烟。
相关信息
农历三月,恰好是春光烂漫的美好时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扬州的美一览无遗。所以才有了"烟火三月下扬州"的名句。
扬州市。旧称广陵区、江都区、维扬,建城史可追溯至公元486年。东部地区与苏州市紧邻,南边面临湘江,西南边与南京相接。在扬州最好的季节,体会山雀欢叫,绿树红花和那依山傍水的古城里随风飘扬的商家的酒旗。或是撑着油纸伞徜徉在青砖黛瓦的幽静雨巷,感慨多少楼台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