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盘李白古诗的意思(出自李白著名的写月诗《古朗月行》)
我们都背过李白最著名的月诗之一,但其实这是一首讽喻诗!
鲍照是南北朝最著名的作家之一。鲍照家境贫寒,但努力进步,文辞极佳。他特别擅长写乐府诗和七言诗,对唐代诗歌影响很大。
鲍照有一首《朗月行》,开头四句写道:“朗月出东山,照我窗前;窗户里有很多美女,她们被妖魔和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五颜六色的美女对月歌的画面。
唐代,李白用乐府的旧题“朗月行”写了一首著名的《古朗月行》。虽然是鲍照的《朗月行》,但诗意上写了一个新的境界,没有攻旧的味道。
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学过这首诗,但当时似乎只有前四句。因为老师要求背诵,我还记得。
后来,当我长大后,我看到了整首诗和一些关于这首诗的评论。经过仔细品味,我发现这不是一首简单的写月亮的诗。
这首诗写在唐玄宗安史之乱前夕,很多人指出这是一首讽刺隐喻的诗。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又怀疑瑶台镜,飞在青云上。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白兔捣药成,问谁吃饭?
蟾蜍蚀圆影,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安。
阴精这沦迷,去不足观。忧来其怎么样?悲伤摧心肝。
总的来说,李白以极其浪漫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神话传说的加工融合,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丽而深远的画面。同时,他寄托了自己的忧虑和怨恨,令人钦佩。
这首诗首先写了孩子们对月亮的理解,“小时不知道月亮,叫做白玉盘;怀疑瑶台镜,飞在青云中”,因为年轻,不知道月亮是什么,所以把它比作“白玉盘”、青天上挂着“瑶台镜”。
诗人用孩子的眼光向我们展示了月亮的明亮和形状,充满了幼稚,但也让我们感到非常有趣和生动。
乍一看,李白得心应手的这四句话似乎有点幼稚,但神、情、采俱佳,生动活泼,被选入教材,确实独一无二。
然后李白融合了神话传说,写下了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白兔捣药,问谁吃饭”。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中有嫦娥(仙人)、桂树、玉兔、李白在这四句话中,便描绘了月亮升起时所看到的绚丽景象。
首先,我似乎看到了仙女的两只脚,然后我看到了桂树。月亮完全升起后,我看到玉兔在捣药。这是诗人将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将月亮从出生到升起的过程描绘成仙境。它确实充满了浪漫。
然而,月亮的明亮并没有持续多久。“蟾蜍侵蚀圆影,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安”,月亮开始变得暗淡。
古代传说月食(或月蚀)是蟾蜍食月造成的,月亮被蟾蜍吞噬,所以变得暗淡,蟾蜍,就是蟾蜍,大明,指月亮。
因为月亮是黑暗的,诗人希望有后羿这样的英雄。因为古代后羿擅长射击,九个太阳被射落,这使得世界免于灾难。由此可见,诗人渴望拯救失败的英雄。
但现实总是缺少英雄,所以他只能失望地叹息,“阴精华如此混乱,去不足;担心怎么样?”悲伤摧毁了心脏,”月亮被腐蚀了,很难看到,那么还有什么可看的呢?最好尽快离开,不要看它!
但即使闭上眼睛,心里还是有一种无奈的忧愤,而这种忧愤,更让人心碎,以至于达到了“悲伤摧心肝”的程度。
不要担心,更难以忍受,在这个矛盾的现实中,诗人只能担心,李白曾在《梁福吟》中说:“白天不照我真诚,齐国无忧无虑”,李白不是危言耸听,所以他会有这样的担忧和担忧。
因此,总的来说,这首诗是李白对当朝政黑暗的担忧。
唐玄宗晚年沉迷于声音,宠坏了杨贵妃,重用了外戚,奸臣当道,搅动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瘴气。李白的话“蟾蜍蚀圆影,明夜残疾”无疑是赤裸裸的讽刺。
李白觉得没有英雄,因为现实中没有人能扭转局面。李白想成为这样的英雄,但他被排除在外,被压制住了。毫无疑问,他心里很难过。这首诗写在安史之乱之前,显示了李白的眼光和远见。
后世很多人都指出了这首诗的深层含义,比如陈勾曾说过:“忧禄山将叛时作”。
萧士云更是直言不讳地说:“按此诗借月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
沈德潜还说,这是“暗示贵妃能迷惑主听”。这说明这是一首赤裸裸的讽刺或讽喻诗。
然而,李白并没有说清楚,而是以隐语的形式写了整篇文章,用蟾蜍食月来影响现实政治的黑暗,曲折而深远;
可悲的是,李白用他奇怪新颖的想象力向我们展示了愤怒、忧虑和无助的感情。文字流畅如流水,很有感染力,说明李白诗歌雄伟、壮丽、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