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中后期如何做好田间管理 有哪些注意事项
今年大部分地区气温高,光照充足,有利于水稻整体生长。但自4月以来,部分地区持续降雨,日照不足,早稻生育期略有延迟。到目前为止,一些地区的早稻已经进入孕穗期,华南的早稻已经进入抽穗灌浆期,这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促进平衡生长,有利于应对高温、洪水等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那么如何做好早稻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呢?
给幼苗施肥,加速生长过程
只有做好幼苗肥料管理,才能主要集中在全穗和大穗上。生长良好的I、II类苗木应以穗粒肥为主,以保花肥为主,最后两叶期施肥,防止小穗退化,促进分叶和成穗。一次性分叶保护肥用于晚播、晚播、生长不良三种苗木,促进平衡生长。对人口较少的田间,可提前拔出倒三叶草施肥,并将促花与护花相结合。与此同时,根据田间生长情况,施用氮钾肥,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一般每亩施氮肥3-5公斤,钾肥3-5公斤。后期用颗粒肥料补充幼苗。一般每亩喷洒1-2公斤尿素或叶面肥,以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促进籽粒灌浆。
调节水温,加强水管理
全面清理排灌沟,及时开沟排水,确保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水稻根茎健康强壮。在抽穗开花期间,如遇35℃以上高温天气,应及时进行深水灌溉,保持田间4-5cm水层,有效降低穗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日灌、夜排来调节小气候,提高结实率。灌浆结果期间,应保持田间干湿交替,以湿为主,提高土壤供氧能力,保持植物根系活力,达到养根养叶的目的。
加强监测,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目前是高温高湿天气,容易加重病虫害。地方政府应继续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重点关注稻瘟病和纹枯病,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大力推进专业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有效减少病虫害损失。南方早稻应防止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抓住机会喷洒杀菌剂预防稻瘟病,及时喷洒药物预防台风后白叶枯病和白条病。
及时收获,确保颗粒返回仓库
早稻在收获过程中容易持续高温和暴雨,发芽的风险很高。各地要提前做好技术准备,及时抢收,大力推进秸秆破碎装置联合收运机械化,提高收获效率。早稻通常在全穗后25天左右收获。这时,整个穗失去了绿色,90%的叶子变黄了。提倡集中干燥,避免霉变。
总结:学习如何做好中后期早稻的田间管理 我相信你对注意事项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学到的东西没有什么能打败我们。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文章也可以与我们分享和学习。